、來自化工廢水處理與淡水回收利用過程的高鹽廢水
在化工廢水處理過程中
,廢水的來源、組成都不相同
,處理工藝方法也很多
,但是都是以降低廢水COD含量、后回收部分“淡”水為目的的
。由此
,在廢水處理COD值達標之后,將會進一步采用反滲透等技術
,回收部分“淡”水進行回用
,以節(jié)約水資源
。在整個工藝進程中,預處理系統(tǒng)
、水處理藥劑的加入及水的回用都導致廢水中鹽含量的增加和高鹽水的形成
。
許多工業(yè)廢水都含有機/無機混合污染物,在某些廢水中甚至含有不利于微生物生存或難生化降解的污染物
。這樣
,有必要通過物化預處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廢水經(jīng)過預處理之后
,雖然廢水中的有毒類
、難降解類含量會有所降低,但是各種添加劑的加入會使廢水中鹽類含量增加
,形成含鹽較高的廢水
。同時,脫鹽預處理也會產(chǎn)生含鹽量較高的高鹽廢水
。
一般地
,降低廢水COD的方法可分為物化法和生物法。其中
,生物法具有成本低等優(yōu)點
,是處理方法。對于生化性較差的廢水
,采用物化-生化耦合工藝技術進行處理
,已經(jīng)成為當今難生化廢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趨勢。近年來
,各種用于廢水處理的耐鹽菌已經(jīng)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與利用
,使得處理廢水的鹽含量有一定提高。雖然廢水中的含鹽量還是應有所控制
、不宜過高
,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當鹽質量分數(shù)達到3.5%時
,COD去除率可以達到60%
;同時,廢水中高鹽含量達到5%時
,采用耐鹽菌進行生化處理也是有效的
。可見
,隨著廢水處理技術和工藝的發(fā)展
,特別是物化法和生物法工藝的聯(lián)合應用與耐鹽菌種的與實踐,都使得廢水在COD達標處理的同時
,排放水中的可溶性鹽含量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導致了含鹽水的形成
。
眾所周知,反滲透膜技術是一種常用的脫鹽技術
。目前
,適用于工業(yè)規(guī)模的反滲透膜,主要包括乙酸纖維素和聚酰胺膜
,其鹽截留率為99%
。廢水通過物化、生物等方法使廢水達到排放標準
。為了回收循環(huán)部分淡水資源
,一般采用反滲透膜技術,回收
、循環(huán)利用高達70%的水
。當前,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
,反滲透膜的產(chǎn)水率一般在50%~60%
。所以,合格排放水經(jīng)過反滲透技術處理
,回收
、循環(huán)利用50%~60%淡水后,排放的廢水鹽濃度將提高一倍以上
,從而產(chǎn)生高鹽廢水
。